出品 | 机构投资者评论IIR综编
尊重原创,抵制洗稿,违者必究
转载授权、商务合作等请联系后台
IIR防丢失备用公众号:IIR_Backup
最近,或受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,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报道称,从多位知情人士处得知,包括中国主权财富基金(如中投)在内的多家中国国有投资者,已暂停对美国私募股权机构/基金的新投资,也有一些国有机构,在尚未做出最终承诺的情况下,撤销了原先的配置计划。
不仅如此,还有高管指出,中国的大型国有投资者,还在寻求避免对美国公司的风险敞口——即使这些美国的投资组合公司,是一些非美国GP进行的投资“下注”。
从历史上看,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等国有机构在早年间的开放与支持,对目前美国的一些头部另类投资/私募投资机构在关键期的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。虽然近年来,中国的大型国有投资者已放缓对美配置,并积极实施多元化,与中东、欧洲等市场开展合作,但当前的紧张局势,正在促使包括中国、加拿大、欧洲的一些大型机构LP们(如主权财富基金、大型养老金等),重新评估、考虑其对美的配置立场——因为美国的单边主义如“经济勒索”,正在将世界推向“悬崖”,这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其启动的连锁反制,触发诸多加拿大、欧洲地区的养老金,暂停对美私募市场的投资配置。
管理近7000亿美元资产的加拿大CPPIB(全称: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,Canada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Board,通过 “CPP Investments” 进行运营,管理加拿大养老金计划)对其在美国的基础设施敞口表示担忧,因为其作为海外投资者(针对美国的海外国有投资者及养老金计划)被授予的免税地位可能会发生变化。有知情人士表示,在当前的环境下,CPPIB 向美国私募基金再分配新资金,将变得十分困难。
管理近5000亿美元资产的加拿大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(CDPQ,加拿大第二大养老金)首席执行官 Charles Emond 表示,“很难预测特.L.P”;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(Ontario Teachers' Pension Plan;OTPP)首席执行官 Jo Taylor 则表示,“如今我们投资行为的可预测性较低”;加拿大阿尔伯塔投资管理公司(AIMCo),则已经暂停了非必要的美国出行/差旅。
欧洲方面,欧盟正加速构建“去美国风险”经贸合作网络、推动多项政策落地扶持本土企业,并尝试在众多关键领域摆脱“美国附庸”地位,重塑战略自主;多家丹麦最大的养老金、退休基金,都在重新评估美国的风险敞口,或从美国私募股权市场中撤出。
其中一家丹麦基金的高管还打趣说,如果现在有一个私募股权基金找到我,说“我们现在在美国有一笔很大的投资”,我们会说“不,谢谢你了,半年后情况更稳定时,或更加可预期时,你再回来聊吧”。丹麦经济部长 Stephanie Lose 则表示,她不清楚丹麦基金是否会改变对美的投资战略,但她补充说,风险和不确定性会推动基金倾向于缩减对美的投资规模。
其实,在私募投资市场之外,美国的股票市场反应更甚。芬兰一家私营养老金机构 Veritas 提前“看空”美国,在2024年末精准减仓美国股票;而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之一、全球上市公司股票的最大单一“金主”——“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”(Norway’s Government Pension Fund Global ,简称GPFG;由“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”(NBIM)管理)掌门人 Nicolai Tangen 则在今年1月时提及对美国科技股的“负面看法”,并称考虑卖掉美国科技股,增持中国资产。截至2024年年末的年报显示,“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”对美国科技股的配置已略低于基准指数。
不过,鉴于“船大难掉头”等因素,到今年一季报时,“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”报告了今年前3个月高达近400亿美元的亏损(4150亿挪威克朗,约合397.2亿美元、近3000亿元人民币),亏损的主要原因,正是美国科技股的暴跌。
可见,此次因美导致的全球紧张局势,加剧了市场混乱,或将波及全球金融体系。美国的逆全球潮流而动之举,恐怕最终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,成为“危机催化剂”,最终害人害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