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品 | 机构投资者评论
音频来源:彭博行业研究
尊重原创,抵制洗稿,违者必究
转载授权、商务合作等请联系后台
IIR防丢失备用公众号:IIR_Backup
9月24日,“一行一局一会”在美联储4年来首次降息后推出政策组合包,货币政策集中放大招,降准降息力度较大。
政策大反攻 !「一行一局一会」美联储降息后「齐放招」| IIR
关于货币政策的空间,单伟建表示,存款准备金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,预计就将向市场提供约2万亿元、近3000亿美元的长期流动性;当前,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近7%,空间还有不小。
对于后续的财政政策,单伟建则表示,不像美国,中国的财政政策刺激空间还有很大,中国的中央财政负债率在主要经济体中是最低的,为今年实现 5% 的GDP增长目标留下了充足的空间。
单伟建:中国财政政策还有很大空间(彭博专访节选),机构投资者评论,3分钟
2. 中美贸易摩擦此前已有先例,过程中美国并未获益。
在回答主持人问及的有关近期美候选人高举“关税大棒”的问题时,单伟建表示,中美贸易摩擦2018年就开始了,这场斗争已经进行了6年,我们也已经有足够的数据来观察,两国纷争的背后,到底“始作俑者”是否从中获了益。
首先,六年来,贸易战并没有阻挡中国的出口。虽然,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占美国进口总量的百分比有所下降,但中国的总出口量并没有下降。贸易战之前,中国商品的全球出口份额(中国商品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百分比)已达到近13%,如今增至15%(IIR注:据WTO统计数据,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,出口份额从2001年的4.3%一路升至2015年的13.7%,此后有小幅回调,2021年又回升至15.1%)。
其次,美国2018年发起贸易战之后,其贸易逆差并没有缩小(IIR注:2021年,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甚至再创新高,总额达到3553亿美元,比2020年增长了14.5%,不减反增;此外,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9月,我国对美的出口为3352亿元,这是继8月以来,美国连续2个月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)。
另外,中国有巨大的储蓄率,从宏观经济的视角看,这背后其实意味着巨大的投资能力/潜力。中国有超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(截至2024年9月末,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164亿美元),也是美国的重要“债主”,其实这也在支撑美国经济的发展,但美国似乎并未意识到这一点。
IIR注:美国财政部2024年8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(TIC)显示,今年8月,美国第一大债主日本增持135亿美元美国国债,持仓规模达到11292亿美元;中国8月减持19亿美元美国国债,至7746亿美元,仍为美国第二大债主(从2022年4月起,中国的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,且总体呈减持趋势)。
单伟建:中美贸易摩擦,美国并未获益(彭博专访节选),机构投资者评论,4分钟
3. 若论科技大国,中国的崛起已不容忽视。如果你是一家VC机构,中国、美国应该是你必“投”之地。
单伟建在交流中提到,今年6月,英国《经济学人》发表了一篇名为《中国已经成为科学超级大国》的文章;今年8月,一家澳智库(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,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,简称ASPI;是具备澳大利亚官方背景的战略政策智库)的报告结果,也似乎颠覆了很多人对于中美科技实力在全球地位的认知。
ASPI的报告追踪了64项全球科技领域的尖端技术(涵盖国防、太空、能源、环境、人工智能、生物技术、机器人技术、网络、算力、先进材料和关键量子技术等领域),通过对高影响力论文(引用次数跻身前10%的论文)这个领先指标的统计,来反映各国在领先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。
过去20年里,中美两国在尖端技术的研究能力、竞争格局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。2003年时,美国在64项尖端技术中的60项中领衔全球(IIR据ASPI的报告,2003年至2007年的5年间,美国在64项技术领域中的60项中处于领先地位,中国仅有3项);20年后(2019年至2023年期间),64项尖端核心技术领域美国排名第一的下滑至仅剩7项,中国则在其余57项上跃居全球第一。
虽然,高影响力论文的这个指标,并不能完整反映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高科技产品的能力,但如果你是一家VC机构,基于这些数据反映出来的趋势你不能忽视。如果你要投资科技,美国仍然是引领高科技应用的大国,而中国,也是你另一个必“投”之地。
单伟建:如果你是VC,中、美是你必“投”之地(彭博专访节选).,机构投资者评论,2分钟
IIR据太盟投资集团(PAG)官网,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,PAG的资产管理规模超550亿美元,约合3915亿元人民币,其中私募股权板块的AUM达到190亿美元、不动产板块110亿美元、信贷及资本市场板块(私募信贷和流动性市场策略等)为250亿美元。
太盟投资集团(PAG)拥有逾27年的历史,建立了亚太地区最具规模的多元化、多资产品种基金管理和投资平台。作为一家以buyout(控股性收购)为主的机构(私募股权投资至少可分为VC(风险投资)、成长性投资、buyout(控股性收购)三类),太盟投资集团(PAG)在中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、印度和东南亚地区都十分活跃。
在中国,单伟建也表示,鉴于中国增长引擎的结构性调整,私人消费(private consumption)仍然是太盟投资集团(PAG)的重要关注领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