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:资本向善 专业求真 有温度 有态度
出品 | 机构投资者评论IIR
请尊重原创,抵制洗稿,违者必究
转载授权、商务合作等请联系后台
IIR防丢失备用公众号:IIR_Backup
2023年飞驰如歌,苦涩亦如歌。要想如王心凌般对2023年唱“爱你”,绝非易事。
2023年的最后几日,IIR盘点今年影响全球私募投资市场的十大事件,大开大合的时代浪潮,裹挟着所有人冲入全球经济、技术的新纪元。让我们在2024年的庆典烟花升起之前,先来为跌宕反转、血脉贲张的2023年收尾。
1. 俄乌冲突持续,巴以冲突再燃,全球经济面临持续挑战。
俄乌冲突何时结束尚无人知晓,自10月7日以来的新一轮巴以冲突,也牵动着全球。全球安全挑战之严峻、地缘问题之剧烈、经济社会冲击之广泛,远超预料。
全球经济面临低增长、高通胀的双重挑战,最新发布的《世界经济展望报告》显示,自2020年以来,全球经济产出因持续受到冲击损失了约3.7万亿美元。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.5%下降至2023年的3.0%和2024年的2.9%,2024年预测值相比2023年7月预测值下调了0.1个百分点,远低于过去20年3.8%的平均水平。与此同时,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。
2. 美股在加息炮火中高歌猛进,日本、印度股市在亚洲区狂飙。
自2022年3月以来,美联储已加息11次,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.25%~5.50%。12月的利率决议宣布暂停加息(已连续三次暂停加息),美联储本轮的加息进程大概率进入尾声,多机构预计,明年将开启降息周期。

加息如此猛烈,叠加美债收益率在今年不断创新高,美国股市却同时高歌猛进,纳斯达克指数年内涨幅超40%(截至12月26日涨幅43.25%),标普500也有近24%的涨幅(截至12月26日涨幅23.83%),当然,这其中不乏人工智能热潮的刺激。美股看空者今年损失惨重。
此外,以巴菲特为代表的外资机构大幅加仓日本股票,推动日本股市大涨。东证指数和日经225指数均触及33年来新高(日经225指数今年年初至12月26日涨幅超27%),跑赢亚洲多数基准股指。印度股市也再创新高,当地时间12月6日,印度股市市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,仅次于美国、中国和日本。
3. ChatGPT带动全球人工智能投资狂潮,也催生闹剧与泡沫。
去年年末ChatGPT的发布,带来全球AIGC投资狂潮。
据高盛研究部(Goldman Sachs Research)预计(2023年4月报告),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有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彻底改变,未来10年内,AIGC 技术可以推动全球GDP增长7%,或近7万亿美元,并将带动全球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1.5个百分点。
今年上半年,人工智能推动5万亿美元科技股强劲反弹;股票市场之外,全球涌入AI初创公司的资金也出现井喷。
据Crunchbase的数据,今年人工智能领域单笔融资超过5亿美金的交易至少达8笔,除微软对OpenAI的百亿美元承诺出资之外,还包括Anthropic(OpenAI头号竞争对手,仅今年就融资三次,其中两笔超过5亿美金;今年筹集近70亿美元资金,其投资人包括亚马逊、谷歌等)、Inflection AI(该公司发布了一款基于会话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Pi,Pi使用Inflection的大语言模型;福布斯6月报道其融资13亿美元,估值 40 亿美金,投资人包括微软、比尔·盖茨、英伟达等)、Metropolis(人工智能驱动的停车平台,今年股权及债券共筹集17亿美元,其中10.5亿美元为股权融资;资金用于对停车设施管理服务提供商 SP Plus的私有化收购,交易价值大约15亿美元)、Databricks(人工智能增强型数据分析公司,公司成立于2013年,今年第三季度宣布以430亿美元估值完成5亿美元I轮融资,投资方包括英伟达)、Aleph Alpha(德国公司,B轮融资5亿美元,投资方包括博世创投等)、SandboxAQ(谷歌母公司Alphabet分拆而来的量子技术初创企业,今年2月称已融资5亿美元)等。
此外,除直接投资布局外,今年科技巨头也纷纷设立AI基金。如IBM推出一支规模5亿美金的AI基金,Salesforce 成立一个聚焦生成式AI的2.5亿美元的新基金,就连OpenAI 自己,也从14家投资者那里募集了约1.75亿美元,成立了一个投资AI初创公司的基金:OpenAI Startup Fund I 。
在AI成为吸金兽的同时,泡沫也往往正在酝酿。除了11月末OpenAI的“宫斗”闹剧外,今年年初,免费AI生成图库的创业公司Stock AI官宣倒闭,英国备受关注的AI开源大模型开发商之一Stability AI也在寻求出售。不难预见,未来也将有更多人工智能初创公司,在热潮中幻灭。
4. 明星公司、百年老店暴雷、破产、问题频发,贪婪、炒作终致破灭的“神话”。
去年11月FTX暴雷的余波未了,今年年初就迎来硅谷银行的破产。年中,“滴血验癌”公司Theranos的创始人伊丽莎白·霍尔姆斯终被判刑11年;11月币安认罪,并同意支付43亿美元罚款。
如果说美联储持续加息是硅谷银行破产的重要导火索,那么欧洲百年金融集团瑞士信贷的破产原因,则更为复杂。2023年3月19日,167年历史的瑞士信贷被瑞士政府“强行”与瑞银“联姻”,至今未完成重组。
行业上升期被忽视或隐藏的喧嚣、炒作和欺诈陷阱,终将在潮水褪去后成为破灭的“神话”。
5. 全球生态问题仍未受足够重视,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未达预期进展。
8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排海,并将对未来的全球生态带来不可逆的影响。
2023年,也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。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,促使人们认真审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实效,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今年9月指出,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期限已经过半,而如今只有15%左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按预期进展。
12月在迪拜举办的“COP28”(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),也在进行《巴黎协定》下的首次全球盘点(依照《巴黎协定》,应在2023年进行第一次全球盘点,此后每5年进行一次,以评估实现《巴黎协定》宗旨和长期目标的集体进展情况),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期发布的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,在当前排放量的基础上,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减少28%,才能实现《巴黎协定》中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,要减少42%才能实现控制在1.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(在COP28召开前发布的有关第一次全球盘点技术对话的综合报告也指出,减排窗口正在关闭,目前全球气候行动仍不足以实现《巴黎协定》的目标)。
6. 美国VC机构正在“消失”,全球私募投资市场募资乏力。
据 PitchBook 的统计,2023 年前三季度,美国活跃的VC机构(界定标准位:在统计周期内,投资两个及以上项目的机构)数量,较去年同期相比暴跌了 38%,这代表着,活跃的VC机构数量,减少了 2,725 家。
在截至2023年9月末的过去12个月里,全球私募投资市场的募资总额为1.164万亿美元,同比下滑27.4%,继续延续2022年以来总体募资规模下滑的大势。总体募集周期也较历年周期拉长,平均募集周期15.8个月,母基金的平均募集周期长达21.7个月。
7. 中东依旧火爆,金砖首次扩容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深入推进。
此外,12年来金砖国家首次扩员,沙特、埃及、阿联酋、阿根廷、伊朗、埃塞俄比亚6位新成员身份将于2024年1月1日生效,其中4国位于中东地区。伴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持续深入推进,除了传统的能源基建合作外,中国与中东各国在绿色经济、数字经济、丝路电商、农业合作、人文交流等领域的投资与合作,也在不断深入。
黑石今年7月20日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,其最新总资产管理规模(AUM)正式突破万亿美金(达1.00136万亿美金),这使得黑石成为全球私募投资领域首个AUM破万亿美金的机构,也是全球私募投资领域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
巴菲特的搭档、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会副主席、一代传奇投资人查理·芒格于2023年11月28日上午逝世,享年99岁,距他2024年1月1日的百岁生日,仅有月余。
芒格去世次日,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历史性贡献的亨利·基辛格离世,享年100岁。
今年,多家老牌美元机构宣布分区域“独立”品牌。6月,红杉(Sequoia Capital)率先宣布美欧、中国、印度/东南亚独立拆分,独立后的红杉中国继续使用“红杉”中文品牌名并采用新的英文品牌名“HongShan”;9月,纪源资本(GGV Capital)宣布,也将分拆为两家独立的公司,分别专注于亚洲和美国市场。分拆完成后,GGV美国将由Glenn Solomon、Hans Tung、Jeff Richards和Oren Yunger领导,亚洲业务将由李宏玮(Jenny Lee)和符绩勋(Jixun Foo)领导;同日,纪源资本宣布不再使用GGV这一使用了18年的英文品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