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:记录最杰出的投资人物与事件
出品 | 机构投资者评论 IIR
请尊重原创,抵制洗稿,违者必究
转载授权、商务合作等请联系后台
IIR防丢失备用公众号:IIR_Backup
全球最大的投资管理公司之一,由“指数基金之父”、被动投资的先驱John C. Bogle (全名John Clifton Bogle,约翰·伯格,也称Jack Bogle;1929年5月8日-2019年1月16日)创立的Vanguard(先锋集团,或先锋领航),被国内外多家权威媒体报道,或将全面退出在中国的剩余业务——这个规模大约27万亿元的基金市场。
截止目前,国内也有多家媒体向 Vanguard 等相关方面求证此事,在IIR看来,均未有针对以上问题的明确回复。
先锋集团1975 年在美国成立,创始人约翰·伯格是一位被巴菲特、大卫·斯文森等投资大师盛赞的“低成本投资”的领导者。先锋集团是资管之王贝莱德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,IIR据 Vanguard 官网,截至2021年1月31日,集团全球管理资产为7.2万亿美元,其中ETF全球管理规模1.6万亿美元,全球范围内拥有约1.73万名员工。
2014年,Vanguard 在北京的代表处成立,2017年,Vanguard于上海成立外商独资企业(WFOE)先锋领航投资管理(上海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先锋领航上海”,目前注册资本1.24亿元)。2019年,“先锋领航上海”与“蚂蚁”合资成立领航投顾(上海)投资咨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先锋领航投顾”,二者分别持股49%和51%),2020年4月,合作的基金投顾服务“帮你投”上线支付宝。
似乎雄心勃勃要在中国“大展身手”之际,先锋在中国的业务却突然发生重大转变。2020年8月,先锋领航表示,将逐步“关停”香港业务,并退出香港交易所交易基金(ETF)业务,强积金(MPF)业务和紧贴指数集体投资计划等平台,还将把亚洲总部从香港迁至上海;2020年9月,先锋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计划申请中国公募基金牌照,2021年3月时,先锋领航向外界确认,暂缓了该申请进程。
而如今,按照彭博、路透最新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,Vanguard 已向当地政府告知其有意关闭上海分支,同时,与此前财新的报道一致,Vanguard 亦计划从与蚂蚁合资的“先锋领航投顾”中退出。目前,“先锋领航投顾”注册资本1.5亿元人民币。
“指数基金”的鼻祖
约翰·伯格在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读书的时候,就对共同基金产生了浓厚兴趣,他的论文获得威灵顿管理公司(Wellington Management Company)创始人Walter Morgan的赏识,1951年,伯格从大学毕业后,就加入威灵顿,并于1970年晋升为董事长。
1975年,约翰·伯格创立 Vanguard,创立之初,伯格就进行了大胆“实验”:Vanguard集团本身被旗下管理的基金共同持有,这样,基金的持有人实质上是先锋集团的股东,先锋反过来又为基金持有人提供较低成本的投资管理服务。
Vanguard集团成立一年后,伯格又开创了指数投资的先河,为个人投资者创建了第一支指数基金,开启低成本指数投资的时代。1986年和1990年,先锋又发行了债券指数基金和国际股票指数基金,此后,先锋将指数管理专长运用于 ETF。
巴菲特曾在2017年的年度致股东信中写道: “如果要树立一座雕像,用来纪念为美国投资者做出最大贡献的人,那么毫无疑问应该选择约翰·博格”;“他是数百万投资者和我的英雄。”
大学捐赠基金的教父级人物大卫·斯文森,也非常尊敬约翰·伯格,他在采访中,唯一推荐给普通投资者的,也是低成本的指数基金。
为何在中国“水土不服”?
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1月底,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2家;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3家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。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.25万亿元。
面对如此巨大的国内公募基金市场,众多外资机构跃跃欲试,为何Vanguard会显得“水土不服”,还似乎要接连退出?
可能的因素之一是,Vanguard在国外的股权体系,无法复制到国内,低费率的优势没办法体现;而如果在国内发行基金,要考虑传统的代销模式,这又与Vanguard 低成本投资的价值观相悖。
此外,别看我们中国的市场大,事实上,要分“蛋糕”的机构,也越来越多。截至目前,我国已有8家外资独资公募,5家为独资设立,3家为合资转外资。此外,与外资齐头并进的是,不少国内头部券商,也正在积极申请公募牌照。
「中信证券」资管子公司设立 ,「券商」意围猎「公募市场」?| IIR · 风满楼
这么多机构盯着“大蛋糕”,Vanguard 要想分一杯羹,又谈何容易。再说,贝莱德早在2006年就进入中国市场,而对于 Vanguard 而言,他们“来中国”的时间,实在是太晚了。
最后,Vanguard 不是个“较真”的机构。
为什么这么说?去年,传统能源大涨激发全美掀起“反ESG风潮”时,贝莱德可以说是“硬抗”,而Vanguard则退出全球最大气候金融联盟“净零排放资产管理人倡议”(NZAM),作为向反ESG客户的一种让步。
近些年,Vanguard 似乎确实在审视和评估国际业务,退出香港也好,或者真要退出上海也罢,这都不是第一次。2018年,Vanguard 就关闭了新加坡办公室,香港当时成为Vanguard 在亚洲的主要办事处所在地。2020年8月宣布关停香港业务后,Vanguard 也证实将关闭在日本的业务,并将亚洲的主要办事处迁往上海。
目前,我们能看到Vanguard官网上“亚太区”的版图上,展示着中国和澳大利亚,而未来,这个图谱会变成如何?